软暴力执法导致单亲母亲携双子流亡
一一中山市文化广电某局跨域滥权执法遭举报震惊新闻界
“法无授权不可为”是依法行政的底线,而广东中山从事某业的个体户孙春丽的遭遇,却让公众目睹了一场从违规执法到恶意迫害的权力异化全过程。这位独自抚养两名未成年子女的某从业者,因一场已经退费和解的客诉,先是遭遇中山市文化广电某局(下称“中山某局”,局长黄某) 执法″人员成群结队多次在夜间(晚9至10点)到营业门店及家里,以近似砸门的粗暴进入,录相、拍照、宣读文书,嚣张执法,后又跨市追罚威胁恐吓,再陷求告无门的绝境,最终被迫流亡珠海却仍难脱身。其背后暴露出的软暴力执法、徇私枉法问题,直指权力监督体系的薄弱环节。

事件的起点本可归于平静。2024年2月,孙春丽接待香港6名同胞赴藏某,因客户临时退团引发退费争议,但她已及时与客户达成和解并退款70%(扣了某团已订票订餐住宿等30%已发生费用)。但这场早已和解的民事纠纷却成了行政权力介入的由头。2024年10月31日,中山某局作出中文综罚字〔2024〕34号《行政处罚决定书》,以“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”为由,决定没收″违法所得″12598.2元(实际是旅行社收客户违约造成的损失款,孙春丽没有收)、并罚款55000元——近7万元的处罚,对独自支撑家庭的单亲母亲而言,无疑是沉重负担和打击。
更令人窒息的是执法中的“软暴力围剿”。孙春丽首次前往该局汇报解释情况时,便遭到范喜安、黄晓莹等工作人员组成的"审讯团"以大灯强光照射、没收手机、大呼小叫、关押数小时的虐待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》第十六条,限制人身自由的权力仅属于公安机关,某部门此举已明显越权违法。她曾寄望于领导能主张公平正义,接连拨打市长热线、各部门投诉电话,将所有能想到的求助渠道试了个遍,却始终得不到回应,各个部门都是懒作为,事不关己高高挂起,她陷入“求告无门”的绝境。
面对中山某局人员打着″执法"的名义反复上门骚扰,两个孩子恐惧,颤颤惊惊,无心上学,还有左邻右舍不知道我犯了什么法的鄙鄙视眼光,面对求助无门后,于是逃离成了唯一选择。孙春丽只好带着两个未成年孩子,被迫离开定居的中山市,而迁居珠海市租房寻求安宁。但这场逃亡并未终结噩梦,反而迎来更嚣张的跨市迫害。根据《行政处罚法》第二十二条“违法行为发生地管辖”原则,及国家明确禁止的“违规异地执法”要求,中山某局却无视行政管辖边界,将执法魔手直接伸到珠海,两次故意到工作单位恶意送达罚款文书,而且每次都是浩浩荡荡十余人,兴师动众,给单位造成严重影响,给孙春丽造成百口难辩的声誉毁伤。这种声势浩荡的执法,跨域追罚滋扰的恶劣行径,完全脱离执法范畴,沦为典型的恐吓软暴力,不仅让孙春丽精神濒临崩溃,更让两个孩子在发抖中流泪,经常半夜吓醒。
种种迹象指向这场“执法”背后的恶意与徇私。据知情者反映,举报人(香港6人游团组织者张静)疑因与中山某局内部范某存在特殊关系,导致执法行为从一开始就充满针对性。从对已和解纠纷的刻意追责,到故意当众宣告处罚、強制执行,剥夺了孙春丽申诉权、救济权、名誉权;从夜晚组织黑压压一群人围堵追罚,到突破管辖权限的跨市执法,都突显了″软暴力执法"的特征,每一步操作都精准踩在法律红线边缘,处处透着“刻意迫害”的痕迹,完全符合“趋利性执法”或“针对性执法”的权力异化特征。


当事件进入司法程序,本应是纠正行政偏差的“最后防线”也宣告失效。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法官李某、朱某、余某在审查强制执行申请时,未听取孙春丽的陈述申辩,无视其持有合法营业执照、纠纷已和解的核心事实,未进行实质审查便作出(2025)粤2071行审1397号的审结性行政裁定书,准予强制执行,两单位关系人狼狈合谋共犯。法律明确规定,对明显缺乏事实依据、可能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,法院应裁定不准予执行,但此案中,司法的“把关”作用荡然无存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》明确规定,行政机关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、造成公民精神损害的,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。从中山的“半夜破门”到珠海的“跨域追罚”,从合法经营受扰到家庭流离失所,孙春丽遭遇的不仅是财产损失,更是人身权与人格尊严、心理与精神的多重侵犯。而中山市政府热线的失灵,则让这场迫害更显残酷——当制度内的求助渠道全部堵塞,普通公民便只能在权力的阴影下无助逃亡过着流浪生活。中山某局执法人员还是共产党的干部吗? 这么反复欺凌一个弱势的老百姓,让一个家庭三口人活在流亡的苦难中…
依法行政的核心是权力受约束,执法为民的关键是心存敬畏。中山某局的粗暴执法、过度执法、跨市执法,是一起典型的权力滥用,欺凌百姓,并涉嫌徇私枉法! 请问中山市市长:你管辖的部门是旧衙门还是人民公仆?为何多个投诉渠道电话只是摆设?法院为何放弃实质审查义务?这些疑问亟待广广省纪委监委、省委组织部、上级司法机关介入彻查整顿工作作风! 对受害者孙春丽而言,她需要的不仅是撤销错误处罚与裁定、获得物质及精神赔偿,更是对被践踏的公民权利的修复;对公众而言,这场事件的处理结果,将直接关系到对“权力是否可控、权利是否可保”的基本信任。
权力必须被关进制度的笼子,软暴力绝不能成为执法的“魔杖”。期待相关部门以公开公正的调查回应媒体关切,让孙春丽母子重拾安宁生活,更以此次事件为镜,筑牢权力监督的堤坝,让法治的光芒照亮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。我们将继续关注此案进展,继续报道!

来源:https://weibo.com/ttarticle/p/show?id=2309405214441829958317

(责任编辑:威展小王)



